找到相关内容1706篇,用时2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周叔迦:成唯识宝生论略注(1)

    位之外有色位难,若立位差五蕴杂乱难,七总余别亦成杂乱难,八唯识不能遮境心所难,九心所别体与心更互难。今初。  有此中言,明知于余有除心所复是容有,如识身名为识聚。若言此中说识蕴时,兼摄心所,理定...所现相状,忧悉苦恼。于斯相处,安置识声,随牛犊理。若如是者,身为其识蕴,义乃相违。  △若立位差五蕴杂乱难。  眼等诸识色等相现故,由其并是色聚所收,复更有余杂乱之过。若其青等相现之时,或违或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3465294.html
  • 九乘之巅——大圆满法

    火、风、空、六大组成人体和宇宙。怎么把六大转化,何为十二因缘,什么是“涅架寂静”等等。其中必备的知识和条件就是认识到道是苦,是火宅,产生出离心。要知道最高目标是什么,又知道路径,又拿到“地图”了,...及,那么老死忧悲苦恼也就灭了。无明灭了,我执也就断了。这样缘觉舍报后也一样人无余涅粲,不再生死轮转,这是缘觉的修证解脱。缘觉不是依靠听闻佛法而证的,不同于声闻。虽然缘觉知道有阿赖耶识,但找不到它,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2365443.html
  • 佛教成语汇编(三)

    问:家贼难防时如何?师曰:得不为冤。”按佛教以色、声、香等“尘”为“外贼”,以眼、耳、鼻等“六根”为“内贼”。家贼即指内贼而言,谓六根的贪欲。如《杂阿含经》卷四三谓:“内有贼,随逐伺汝,得...妙用。  这个成语现在形容胡思乱想,不切实际。  六根清净  “六根”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种器官,眼根与色境相对,能生眼识,乃至意根与法境相对,能生意。由能生之义而称之为“根”。《法华经?功德品》说,...

    慧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1065495.html
  • 六祖与国恩寺

    的解说。  (一)、坛经中所说的“无念”是:  惠能对门下弟子所说的无念是:“知见一切法,心不染着,是为无念。用即遍一切处,亦不着一切处。但净本心,使门,于尘中无染无杂,来去自由,畅通无滞,...凡心,利智腧于宿学,虽末后供,乐最上乘。先师所明,有类献珠之愿(颇,一作“愿”)。世人未,尤多抱玉之悲。谓余知道,以颂见托。  偈曰:五蕴本空,尘非有,众生倒计,不知正受。莲华承足,杨枝生肘。苟离...

    释如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2365644.html
  • 龙树《中论·观因缘品》疏义(一)

    法,大乘著空。外道计执凡九十六种,今且下论,小乘人不知佛意,只知拘著文字,见经说“十二因缘”、“五阴”(即“五蕴”)、“十二入”(即六根、境的“十二处”)、:八根、境、的)“十八界”,便执著为...不灭”者:若无生,何得有灭?以无生无灭故,余六事亦无。”  问曰:“不生、不灭已总破一切法,何故复说事?”  答曰:“为成不生、不灭义故。有人不受不生、不灭,而信“不常”、“不断”。若深求不常、不断,...

    李润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2565646.html
  •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(1)

    界智力,《入中论善显密意疏》云:“诸佛善巧一切界之差别,谓眼根等,等摄耳至六根,色至法尘,眼识至意识,说彼(根境识)之内空等本性名界,正等觉智,遍于一切界差别转,说明种种界智力。&...3、圆满报身三十二相八十随好   4、胜应化身   二、法宝分三:   (一)教法宝   (二)道法宝分三:   1、四圣谛   2、十二缘起支   3、度   (三)果法宝   ...

    任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3865659.html
  • 坛经的功夫哲学

    ,使门,于尘中无染无杂,来去自  由,通用无滞,即是般若三昧,自在解脱,名无念行。若百物不思,当令念绝,即是  法缚,即名边见。善知识,悟无念法者,万法尽通,悟无念法者,见诸佛境界;悟无  ...,口念心不行,如幻如化,  如露如电。”。换言之,佛法全不是知解,全不是知识性的言说,佛法的追求只是功夫的实践,功夫的实践并非知识的取言说的活动,务于取言说者,是以菩提般若智为与佛性为二的客体对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2765857.html
  • 从生命“觉”义、浅论儒佛会通

    无念?无念法者,见一切法,不著一切法,遍一切处,不著一切处。常净自性。使门走出,于尘中,不离不染,来去自由,即是般若三昧”(注52)。  儒佛二家的淑世启点,均由孝道入手,从人性最初发心的...对于认识,处处不能缺少心识,心识使认识能够成立。主体之知,是心之知,儒家的认识论的重点便在“心”的知(注7)。从“觉”性的层面观之,儒家的“心识”概可略通于佛家五蕴中的“”,其“”之所知、所见精粗,...

    刘易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3666019.html
  • 论大意宗杲

    觉,故云以“一念相应转凡成圣”,“于一念中悉见三千大干世界微尘数诸善知识,悉皆亲近。……回三毒为三聚净戒,回神通,回烦恼为菩提,回无明为大智,如上这一络索,只在当人末后一念真实而已”。若得如此...政和五年(1115),文准人灭,疾亟之际,宗杲问曰:“和尚若不起此疾,教某甲依附谁可以了大事?”文准曰:“有个川勤,我亦不他,你若见他,必能成就此事。若见他了不得,便修行去,后世出来参禅。”所谓“...

    董 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2966080.html
  • 日本五山禅僧的儒释二教一致论

    而义齐,云云。 儒  释同异, 只是之边际也,至七八,儒无分焉。  ( 注 16)  ○古今学儒者排斥佛经, 学佛者排斥儒书,是世之常  ,而共不辨真理也。 释尊生中国,设教则如周、孔﹔  周、...诗文。友山士偲  则认为﹕  夫诗之道也者,以修一心为体,以述义为用。 所谓  曰思无邪者, 盖指一心之体也,移风易俗者,登义  之用也。 以要言之,三教所谈所说,不过体与用耳。  然则作诗制文,于...

    郑梁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0666182.html